Query:
所有字段:(空)
Refining:
Year
Type
Colleges
Complex
Language
Clean All
Abstract :
目的 观察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一期使用小球囊扩张次全闭塞侧颈内动脉,间隔2周后进行二期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指一期小球囊扩张后狭窄率减小,局部无夹层,且二期支架置入位置良好,残余狭窄率≤30%,前向血流mTICI 3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高灌注综合征、脑梗死、TIA等)及死亡情况;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3年的mRS评分,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结果 共纳入7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平均年龄63.0±3.4岁,男性6例;其中6例为左侧,6例合并对侧颈内动脉狭窄≥50%.手术技术成功率100%(7/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1个月随访时1例患者mRS评分为1分,其他6例均为0分,其余时间点所有患者均为0分,3年随访时1例患者于术后1年发生冠心病.结论 分期支架治疗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相对安全,并对颈内动脉狭窄的改善明显.
Keyword :
次全闭塞 高灌注综合征 颈内动脉 支架置入术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晨 , 袁兴运 , 宋文峰 et al. 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J]. | 中国卒中杂志 , 2020 , 15 (8) : 881-886 . |
MLA | 陈晨 et al. "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 | 中国卒中杂志 15 . 8 (2020) : 881-886 . |
APA | 陈晨 , 袁兴运 , 宋文峰 , 韩建峰 , 高凡 . 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 | 中国卒中杂志 , 2020 , 15 (8) , 881-886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观察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一期使用小球囊扩张次全闭塞侧颈内动脉,间隔2周后进行二期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指一期小球囊扩张后狭窄率减小,局部无夹层,且二期支架置入位置良好,残余狭窄率≤30%,前向血流mTICI3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高灌注综合征、脑梗死、TIA等)及死亡情况;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3年的mRS评分,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结果共纳入7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
Keyword :
次全闭塞 高灌注综合征 颈内动脉 支架置入术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陈晨 , 袁兴运 , 宋文峰 et al. 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J]. | 中国卒中杂志 , 2020 , 15 (08) : 881-886 . |
MLA | 陈晨 et al. "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 | 中国卒中杂志 15 . 08 (2020) : 881-886 . |
APA | 陈晨 , 袁兴运 , 宋文峰 , 韩建峰 , 高凡 . 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 | 中国卒中杂志 , 2020 , 15 (08) , 881-886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型术(CA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中期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方法 根据入组标准将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随机入组(CEA组71例,CAS组108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卒中、死亡、心梗及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记录卒中、死亡、心梗及再狭窄率,比较两组临床结局.结果 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CEA组30天总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CAS组(2.82% vs 12.04%,P=0.029),两组大卒中、小卒中各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天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仅出现在CAS组.CEA和CAS组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7% vs 13.89%,P=0.61);CEA组术后高血压发生率高(8.45% vs 2.78%,P=0.04),CAS组低血压发生率高(1.41% vs 10.19%,P=0.046).两组切口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3% vs 9.26%,P=0.38).平均随访24.7月,两组总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侧卒中、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S组总卒中/死亡率高于CEA组(13.55% vs4.22%,P=0.045).CAS组再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13.46% vs 4.22%,P=0.043),再狭窄多引起非致残性卒中复发.结论 CEA和CAS均可有效预防卒中,CAS有更高的围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CEA具有更低的再狭窄率,术后再狭窄往往导致术后非致残性卒中复发.
Keyword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临床效果 缺血性脑卒中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杨林 , 刘建林 , 祁光裕 et al.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期效果比较:单中心经验 [J].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 2018 , (1) : 10-15 . |
MLA | 杨林 et al.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期效果比较:单中心经验" .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1 (2018) : 10-15 . |
APA | 杨林 , 刘建林 , 祁光裕 , 周红艳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期效果比较:单中心经验 .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 2018 , (1) , 10-15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摘 要目 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多项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对于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和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CEA较药物治疗更有效,确认了CEA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地位,使CEA成为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CAS诞生以来,因其创伤小,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它与CEA孰优孰劣已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国外虽进行了一些大规范、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但得出的结论相差甚远或相反。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对照研究较少。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了解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经颈动脉超声及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筛选出195例的颈动脉狭窄超过60%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CEA组97例,CAS组98例。CEA组术前3 天停用阿司匹林,全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应用颈动脉分流管,其中15例应用了颈动脉补片。CAS组术前3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天,氯吡格雷75 mg/天,在局部侵润麻醉下行CAS手术,术中均使用脑保护装置。支架均采用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eV3支架)。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术后30天、90天门诊复查颈动脉超声,头颅CT或MRI,NIHSS评分以评价颈动脉再狭窄及卒中复发情况。主要终点为治疗后30和90天内任何形式的卒中或死亡。次要终点为与手术或支架术相关的并发症如颈动脉急性闭塞、高灌注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局部血肿等。结 果CEA组3例达到主要终点,其中死亡1例,卒中2例,累积发生率为3.09%。8例达到次级终点,其中,颈动脉急性闭塞1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颅神经损伤2例,局部血肿形成3例,累积发生率为8.25%。HIHSS评分术前:6.5±3.6 ,30天:3.8±2.3,90天:3.6±2.7。CEA组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60%~90%,平均80.2%,术后一周下降到10.1%,30天12.0%,90天15.6%。CAS组3例达到主要终点,其中死亡1例,卒中2例,累积发生率为3.06%。5例达到次级终点,其中颈动脉急性闭塞1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穿刺部位局部血肿2例,累积发生率5.10%。NIHSS评分术前:6.5±4.3,术后30天:4.1±3.2,术后90天:4.0±2.6。。CAS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60%~99%平均79.8%,术后一周下降到23.5%,30天23.8%,90天30.3%。经治疗后30天、90天随访,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颈动脉CEA术后及CAS术后未发现颈动脉再狭窄超过50%的程度。CAS和CEA组均可明显地降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组内比较术后一周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0天、90天与术前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30天及90天结果与术后一周内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CEA组颅神经损伤与CAS组比较差异性显著。结 论1.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复发的有效方法。2.CAS在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复发方面与CEA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相同的。3.重度颈动脉狭窄且侧枝循环很差的高龄患者,术后易并发高灌注综合征。4.CEA易并发颅神经损伤。5. CEA与CAS均可改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使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6. 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CEA与CAS并发症少。
Keyword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随机对照研究 支架成型术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刘建林 . 颈动脉内膜切除与支架置入治疗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D]. , . |
MLA | 刘建林 . "颈动脉内膜切除与支架置入治疗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 , . |
APA | 刘建林 . 颈动脉内膜切除与支架置入治疗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 ,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Export
Results: |
Selected to |
Form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