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ry:
所有字段:(空)
Refining:
Year
Type
Indexed by
Colleges
Complex
Language
Clean All
Abstract :
<正>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PVT)是一种对儿茶酚胺刺激敏感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特征为肾上腺素能刺激诱导的双向性或多形性室速,发作时表现为晕厥,甚至心脏性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1])。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10000。但由于患者不发作时心电图基本正常,心脏影像检查也无结构异常,误诊和漏诊率均较高,导致其发病率难以估计,我国仅有部分病例报道,缺乏发病率的真实数据~([1])。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发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
Keyword :
β受体阻滞剂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基因突变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运动试验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林明杰 , 彭军 , 吴林 .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从机制到治疗——中国心电学会遗传心律失常专题讨论会纪要 [J]. | 临床心电学杂志 , 2021 , 30 (01) : 66-70 . |
MLA | 林明杰 等.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从机制到治疗——中国心电学会遗传心律失常专题讨论会纪要" . | 临床心电学杂志 30 . 01 (2021) : 66-70 . |
APA | 林明杰 , 彭军 , 吴林 .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从机制到治疗——中国心电学会遗传心律失常专题讨论会纪要 . | 临床心电学杂志 , 2021 , 30 (01) , 66-70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病理基础。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最终导致靶器官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通过广泛讨论达成关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防措施、治疗原则、降压目标和药物合理应用等的中国专家共识。
Keyword :
β受体阻滞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 专家共识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赵连友 , 孙英贤 , 李玉明 et al.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高血压杂志 , 2020 , 28 (02) : 116-123 . |
MLA | 赵连友 et al.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 | 中华高血压杂志 28 . 02 (2020) : 116-123 . |
APA | 赵连友 , 孙英贤 , 李玉明 , 蔡军 , 李妍 , 李悦 et al.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 | 中华高血压杂志 , 2020 , 28 (02) , 116-123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探索影响南阳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应用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参加的中国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简称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注册登记研究的数据,从中随机抽取2001年、2006年、2011年及2016年四个年份STEMI的病例共计462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长进行排序,分为高住院时长组147例(n=147),中住院时长组166例(n=166)及低住院时长组149例(n=149)。分析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高住院时长组中女性、心率>100次/min、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kPa)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中、高住院时长组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中、高住院时长组中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住院时长组相比,中住院时长组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STEMI患者的住院时长受性别、糖尿病病史、血压、心率、择期PCI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来减少影响因素,从而缩短住院时长是改善该院STEMI患者诊疗效率的关键。
Keyword :
急性心肌梗死 医疗质量 住院时长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高建步 , 杨晓青 , 刘扬帆 et al. 南阳地区某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时长研究 [J].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2020 , 12 (1) : 35-38 . |
MLA | 高建步 et al. "南阳地区某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时长研究" .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12 . 1 (2020) : 35-38 . |
APA | 高建步 , 杨晓青 , 刘扬帆 , 柴志勇 , 李慧 , 杨春源 et al. 南阳地区某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时长研究 . |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2020 , 12 (1) , 35-38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 (酒石酸美托洛尔)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R (心率)、LVEF (左室射血分数)、LVED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促进其心功能的改善,疗效显著.
Keyword :
β-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 应用效果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张兰茜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 健康大视野 , 2020 , (21) : 61-62 . |
MLA | 张兰茜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 健康大视野 21 (2020) : 61-62 . |
APA | 张兰茜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 健康大视野 , 2020 , (21) , 61-62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 观察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延安<em>大学</em>附属医院就诊的EGVB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硬化和套扎组以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组,每组50例.TIPS组采用TIPS治疗;内镜硬化和套扎组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术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口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记录患者急性期止血、再出血、生存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小板计数(PLT)等水平.结果 内镜硬化和套扎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TIPS组〔98.0%(49/50)比82.0% (41/50)〕,且静脉曲张复发率、1年和2年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IPS组〔静脉曲张复发率:6.0% (3/50)比24.0 (12/50),1年再出血率:12.0%(6/50)比30.0%(15/50),2年再出血率:42.0%(21/50)比66.0%(33/50),食道溃疡:2.0%(1/50)比14.0%(7/50),上腹部不适:2.0%(1/50)比14.0%(7/50),肝性脑病:4.0%(2/50)比16.0%(8/50),胸痛:6.0% (3/50)比20.0%(10/50),均P<0.05〕.治疗后内镜硬化和套扎组Alb、PLT水平较TIPS组升高〔Alb(g/L):43.84±4.34比40.83±3.21,PLT (×109/L):26.33±3.37比21.12±3.89,均P<0.05〕,TBil较TIPS组降低(μmol/L:13.82±4.32比19.33±4.59,P<0.05).结论 内镜药物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急性EGVB患者的止血效果,再出血率与TIPS相比并不增加,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IPS术治疗.
Keyword :
并发症 内镜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止血效果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韩文 , 马鹏 , 戴光荣 et al. 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19 , 26 (4) : 433-435 . |
MLA | 韩文 et al. "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6 . 4 (2019) : 433-435 . |
APA | 韩文 , 马鹏 , 戴光荣 , 冯义朝 , 董蕾 , 郑军 . 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19 , 26 (4) , 433-435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正>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以下简称β受体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五大类药物之一,疗效肯定。但自2005年起,因受到某些荟萃分析~([3])和英国修改高血压指南~([4])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价
Keyword :
β受体 高血压患者 降压药物 专家共识 阻滞剂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施仲伟 , 冯颖青 , 王增武 et al.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J].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 2019 , 11 (04) : 29-39 . |
MLA | 施仲伟 et al.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11 . 04 (2019) : 29-39 . |
APA | 施仲伟 , 冯颖青 , 王增武 , 姜一农 , 刘蔚 , 陈晓平 et al.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 2019 , 11 (04) , 29-39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研究目的: 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和预测因素,为HFmrEF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陕西省泾阳县医院及旬邑县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通过现场随访、院内检查、电话随访等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心衰患者根据LVEF值分为HFmrEF组和HFrEF组,记录患者的一般特征、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生化等,以全因死亡、心力衰竭(HF)加重入院和复合事件为研究终点。以 SPSS25.0 软件分析HFmrEF和HFrEF组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和预测因素。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47名心衰患者,其中235人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71月,失访12人,失访率4.9%,其中HFrEF组159人,HFmrEF组76人。⑴ HFmrEF组较HFrEF组具有更高的收缩压和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P<0.05);HFmrEF组PR间期、QRS波时限较短(p<0.05);HFmrEF与HFrEF相比,LVEDD、LVESD、LVEDV、LVESV较小(P<0.01); IVSTS、IVSTD、PWTs、PWTd较厚(P<0.01);⑵全因死亡人数合计61人,全因死亡率26.0%,HFmrEF组全因死亡率13.2%,HFrEF全因组死亡率32.1%, HFrEF组死亡风险是HFmrEF组的2.09倍(95% CI 1.22-3.58);两组间心力衰竭加重入院率无显著差异;HFrEF组复合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FmrEF组。⑶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FmrEF组年龄(HR=1.21,95% CI 1.10-1.60)、LEVDV(HR=1.02,95% CI 1.01-1.03)是全因死亡的主要预测因素,NYHA分级(HR=3.00,95% CI 1.26-7.12)、未服用ACEI/ARB(HR=0.29,95% CI 0.12-0.71)是HF加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NYHA分级(HR=2.74,95% CI 1.17-6.22)、未服用ACEI/ARB(HR=0.32,95% CI 0.13-0.77)是复合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HFrEF组NT-proBNP(HR=5.49,95% CI 1.95-15.41)、舒张压(HR=0.95,95% CI 0.93-0.98)是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血肌酐(HR=1.02,95% CI 1.01-1.04)、血红蛋白(HR=0.98,95% CI 0.97-0.99)、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HR=0.55,95% CI 0.30-0.98)、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HR=1.02,95% CI 1.01-1.03)是HF加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血肌酐(HR=1.02,95% CI 1.01-1.03)、血红蛋白(HR=0.98,95% CI 0.97-0.99)、舒张压(HR=0.94,95% CI 0.92-0.98)是复合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 研究结论: 在咸阳农村地区LVEF≤49%的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中,HFmrEF的患者占近三分之一(32.3%);HFrEF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HFmrEF组。HFmrEF组中年龄、LEVDV是全因死亡的主要预测因素,NYHA分级、未服用ACEI/ARB是HF加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NYHA分级、未服用ACEI/ARB是复合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HFrEF组中NT-proBNP、舒张压是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血肌酐、血红蛋白、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是HF加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血肌酐、血红蛋白、舒张压是复合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
Keyword :
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 预测因素 预后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李海权 . 慢性稳定期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预后及预测因素分析 [D]. , . |
MLA | 李海权 . "慢性稳定期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预后及预测因素分析" . , . |
APA | 李海权 . 慢性稳定期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预后及预测因素分析 . ,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表现,具有发生率高、预后差的特点。对于中重度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似,达30%~50%。长期以来,心力衰竭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心力衰竭患者整体预后依然很差,尤其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症状改善有限,存活率改善不理想。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电活动传导延迟,包括房室(AV)、室间(VV)及左室内电活动延迟,出现心脏机械性收缩不同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进一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预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CRT已经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然有30%左右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这部分患者被称为对CRT“无反应”。如何进一步改善CRT治疗心衰的效果,提高CRT反应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 目的: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电极导线的位置和心室内不同步部位的个体差异较大,个体化的左、右心室顺序起搏可能会进一步改善心室运动的同步性,提高CRT治疗效果。本研究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对CRT患者进行动态优化AV和VV间期,观察心室间、左心室内同步性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探讨CRT术后动态优化AV和VV间期的疗效及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方法: 2011年8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要求均为窦性心律,且符合以下入选标准: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时限>130ms,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QRS波时限>150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33ms,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40ms。 所有患者在CRT植入前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及评估,包括性别、年龄、心力衰竭的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及形态、抗心衰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LD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地高辛等)。 患者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肾功、电解质、凝血系列、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无手术禁忌症患者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CRT(包括CRT-D)植入。 CRT植入术前、术后1、3、6、12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肽(ANP)、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L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CRT植入术前、术后3d、15d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对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LVEF、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TI)、Ts-S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IVMD等指标进行测量。 AV间期优化采用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方法,VV间期优化采用aVTI方法。CRT植入术后3d、15 d及1、3、6、12个月进行AV和VV间期优化,术后1个月内在AV间期优化的基础上采用默认或优化VV间期随机、自身前后交叉起搏(即分别进行2w默认VV间期和2w优化VV间期起搏)。1个月后全部患者使用动态优化的AV和VV间期起搏,观察心功能、心脏同步性、神经内分泌因子变化。 CRT“有反应”定义为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CRT植入前升高≥1级且LVEF较植入前增加≥10%。 结果: 1. 本研究共入选38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9±13岁。缺血性心肌病8例(21.1%),扩张型心肌病30例(78.9%)。NYHA心功能Ⅲ级26例,Ⅳ级1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22例(57.9%),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16例(42.1%)。 2. 38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CRT/CRT-D(25例CRT-D,13例CRT)。左室电极导线位于心脏侧静脉26例(68.4%),心脏侧后静脉12例(31.6%)。38例患者均未发生电极脱位、穿孔、心包填塞、起搏器囊袋感染、气胸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 CRT植入术后3、6、12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QRS波时限明显缩短(P<0.05),AV间期也明显缩短(P<0.01)。CRT植入术后优化的VV间期与起搏器设置的4ms VV间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超声心动图对AV间期和VV间期进行指导优化,术后6个月优化结果显示最佳AV间期在120~150(132±13)ms,最佳VV间期在4~26(14±10)ms。 4. CRT植入1个月内优化VV间期组与默认VV间期组比较,LVEF明显升高,Ts-SD、IVMD明显降低(P<0.05);AngⅡ、NT-proBNP明显降低(P<0.05)。 5. CRT植入术后1个月VV间期未优化组与术前比较同步性指标Ts-SD、IVMD就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T植入术后3个月优化与术前、术后1个月未优化时相比,Ts-SD、IVMD均改善,同时,LVESD、LVEF、MRA也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RT植入术后6、12个月优化VV间期分别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未优化时相比,LVESD、LVEF、Ts-SD、IVMD、MRA也均有进一步的改善,且12个月时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CRT植入术后1个月未优化VV间期组,与术前比较ET、AngⅡ、NT-proBNP可显著下降(P<0.05)。CRT植入术后3个月优化与术前相比,ET、ANP、AngⅡ、ALD、NT-proBNP进一步下降,与术后1个月未优化相比,ET、AngⅡ、ALD均进一步下降(P<0.05)。CRT植入术后6个月、12个月优化VV间期分别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未优化相比,ET、ANP、AngⅡ、ALD、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的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经过12个月的随访,3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其中23例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12例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且LVEF较植入前均增加≥10%,CRT总“有反应”率为92.1%。 结论: 1. CRT可缩短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 2. 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动态优化AV和VV间期,可使LVEDD、LVESD逐渐缩小,减少MRA,Ts-SD、IVMD等心脏同步性指标逐渐改善,LVEF得到提高。 3. 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动态优化AV和VV间期,可逐渐降低ET、ANP、PRA、AngⅡ、ALD、NT-proBNP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 4. 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动态优化AV和VV间期,可进一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动态优化AV和VV间期,可进一步提高CRT疗效,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对CRT的反应性。 6. 在AV间期优化的基础上,早期进行VV间期的优化,更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下降。 7. 重视对CRT患者的随访,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动态优化AV和VV间期。
Keyword :
超声心动图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优化AV和VV间期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寿锡凌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 AV 和 VV 间期对心力衰竭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研究 [D]. , . |
MLA | 寿锡凌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 AV 和 VV 间期对心力衰竭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研究" . , . |
APA | 寿锡凌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 AV 和 VV 间期对心力衰竭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研究 . ,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西北部分地区STEMI患者的救治现状、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评估胱抑素C对STEMI择期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寻找有效的评估择期PCI的STEMI患者预后的指标,为西北地区顺利开展急性心梗二级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探讨胸痛中心的建设对STEMI患者的诊疗价值。 方法: 1. 探究西北部分地区STEMI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 本项研究为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收集中国西北地区7家不同级别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连续189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PCI介入诊疗情况、救治时间相关指标及临床终点事件等。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死亡、MACE的影响因素。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间研究对象生存状态,将随访成功的1576例STEMI患者分为死亡组(192例)和存活组(13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及用药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不同时间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出院24个月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早期PCI对STEMI患者心脏重构指标的影响,为早期PCI的必要性寻找更充足的理论依据。 2. 探究胱抑素C对STEMI择期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本研究入选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7家心血管中心年龄 18岁的接受择期PCI治疗的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或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排除。共检测了664例STEMI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包括NT-proBNP、cTnI、hs-CRP、胱抑素C。同时对入选研究对象采用电话随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胱抑素C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确定,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胱抑素C判断终点事件发生的最佳截断点,该点胱抑素C水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然后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胱抑素C对STEMI择期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探究建立胸痛中心对STEMI患者诊治情况的影响。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安康市中心民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48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胸痛中心建立的时间分为胸痛中心建立后组(2016年7月~2017年12月,321例)和胸痛中心建立前组(2015年1月~2016年6月,1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救治时间相关指标、救治质量相关指标。 结果: 1. 探究西北部分地区STEMI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 1898例STEMI患者中有33.19%(630/1898)在临床再灌注指南要求时间内完成了再灌注治疗,其中493例(25.97%)为急诊PCI,137例(1.53%)为静脉溶栓治疗。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12.43%(236/1898),MACE发生率为13.07%(248/1898),24h内死亡率为9.36%(177/18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结果表明,性别(女性)、年龄、心梗史、既往脑卒中史、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均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发病后24 h内行急诊PCI治疗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MACE的保护因素(P<0.05)。随访成功1576例,失访86例,失访率为5.71%。随访出院后24个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在死亡组人群中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存活组,心力衰竭、心绞痛、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死亡组人群中的发生率较存活组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24个月,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入院时心脏Killip分级>I、症状发作至进门时间≥3 h均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接受急诊PCI治疗、出院后继续按照医嘱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是STEMI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 STEMI患者出院24个月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接受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出院后LVEF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发病12 h内接受PCI术治疗(62.47±7.43)>发病12 h~24 h内接受PCI术治疗(55.03±7.86)>发病24 h后接受PCI术治疗(51.46±8.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接受PCI治疗可以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2. 探究胱抑素C对STEMI择期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STEMI接受择期PCI患者中胱抑素水平较高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风险高于低水平者,提示胱抑素C对STEMI择期PC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中、高水平胱抑素C的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2.096倍和3.608倍。ROC曲线显示胱抑素C预测复合终点事件的最佳值为1.10mg/L。 3. 探究胸痛中心的建立对STEMI患者诊治情况的影响。 胸痛中心建立后组STEMI患者中Killip分级I级所占比例、LVEF水平显著高于建立前组,III/IV级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建立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中心建立后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时间为(2.44±0.47)min,较胸痛中心建立前[(12.59±2.07)min]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中心建立后EGG远程传输比例高达95.33%(306/321),显著高于胸痛中心建立前EGG远程传输比例13.21%(21/1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中心建立后STEMI患者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为(1.13±0.22)min,较胸痛中心建立前[(15.36±4.72)min]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中心建立后症状发作至进入医院大门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急诊室-启动导管室时间、总缺血时间及非PCI医院停留时间较胸痛中心建立前均显著缩短,直达导管室比例、即刻血管再通率较胸痛中心建立前均显著升高,MACE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急性心衰发生率较建立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中国西北地区,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所占比例低于我国平均水平,救治情况不容乐观。STEMI患者发病后应尽早接受急诊PCI治疗,出院后继续按照医嘱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降低患者出院后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PCI患者中高水平胱抑素C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风险高于低水平者,提示胱抑素C 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PCI患者的预后。胸痛中心建立后,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救治质量明显提升,进而降低了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提示通过建立胸痛中心,可以顺畅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进而改善救治效果。
Keyword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胱抑素C 救治情况 胸痛中心 预后 再灌注治疗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沈桂冬 . 西北部分地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D]. , . |
MLA | 沈桂冬 . "西北部分地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 , . |
APA | 沈桂冬 . 西北部分地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 ,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西药,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显效39例,好转6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3%,用药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期间患者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Keyword :
疗效安全性 气滞血瘀型 心绞痛 血府逐瘀汤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刘淑凤 , 孙万森 . 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J]. | 基层医学论坛 , 2018 , (28) : 4026-4027 . |
MLA | 刘淑凤 et al. "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 | 基层医学论坛 28 (2018) : 4026-4027 . |
APA | 刘淑凤 , 孙万森 . 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 | 基层医学论坛 , 2018 , (28) , 4026-4027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Export
Results: |
Selected to |
Format: |